应届毕业生是跨专业求职的主力军
俗话说,“360行,行行出状元”,有些人当初认定的热门专业,但是等真的进入社会求职后,又不见得那么有竞争力,能给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吗?您是怎么看待跨专业求职?
陈冬梅:跨专业求职目前来说,还是相当普遍的。
对于应届生跨专业求职,我把它理解成当初在专业选择时,他对社会及未来社会趋势的发展了解得不是特别深所导致的。有人说,‘趋势就像是一匹马,跟着它跑,你永远只能在它后面。’或许当初选择时,是因为跟风或者其它原因,但是大学四年后,趋势是会发生变化的。这时候,选择就是一种智慧。
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进行跨专业求职,则可能是因为工作可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,或者是工作无法提供给他体面的生活,或者职业发展前景不好……在这样的情境下,他也有可能去跨专业求职。
应届生跨专业求职起点低,相对容易一些。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再去跨专业求职,他们会花费非常大的精力。他们要从头开始,这个过程非常艰辛的,要付出很多努力。
这是否意味着应届生这一群体,跨专业求职的现象会比较多?
陈冬梅:是的。在高考进行专业选择时,我们的家长并没有提供很多建设性的意见。通常都是看别家孩子报什么专业,或者从网上听来,报哪个专业很好,于是就选择了哪个专业。对于孩子们来说,他们上大学,不过是从一个象牙塔走进另一个象牙塔,他们对专业前景并不是十分清晰,他们的心智还是比较单纯的,并没有想过以后毕业了我想做什么,也许他们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的爱好,他们就以为是未来自己赖以生存的职业。这是很多应届生毕业时需要跨专业求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。
做好四“到”,轻松跨专业
如果求职者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,想要进行跨专业求职,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?
陈冬梅:我们今年招募过一个学心理学的本科毕业生,他是来我们公司应聘预算学徒的,这个跨度非常大。面试时,他说当初选专业选错了,他对心理学不感兴趣,就跳回来学预算管理。这次他觉得是找对了路,于是从学徒做起,薪资仅1千多一个月,和我们公司的实习生待遇差不多。现在心理学也算是一个热门的专业,当你选择跨专业时,就要能承受得起这种心理的落差,耐得住寂寞,忍受得了成长的痛苦。
在我看来,跨专业求职要做到四个“到”——“眼到、心到、手到、身到。”所谓“眼到”,是你要有远见,去发现我自己感兴趣的专业,或者说对我今后职业生涯有助力的职业。所谓“心到”,是你发现了这个职业,你还要用心去了解他,去学习他,看他到底要怎么样去从事。而“手到”,你是开始学了,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,你要实践,要把自己练出来。当你做好这一系列的准备,你才能跨过去,做到“身到”。
网上常说“屁股决定脑袋”,其实还是“脑袋决定屁股”,你自己成为了什么样的人,你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。跨专业求职,要做的准备就是这些。
职业规划其实分很多个阶段。很多刚毕业的人,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可能是在未来几年,在这个领域能升到经理或总监。当时的想法是很单纯的,当你进入职场后,和你当初想的,并不是那么回事。可能在很长的年月里,你都要去做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,算成本天天都要算成本,算得让你很抓狂,而且一直没有提升的机会。我的建议是职业规划不需要看得太远,你就看看你未来两三年,期望能在这个领域学到什么。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人,要先把自己的内功练好。
也许目前这并不是我喜欢做的职业,比方说做成本的,我其实更想做会计师或者人力资源,当没有这个平台时,你要先看别人怎么做。不一定要先吃猪肉,你看猪跑,其实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,这取决于你用不用心。在你做了充分地准备之后,再去做跨专业求职,成功率会更高一些。
跨专业时,注重专业的相关性
那么要如何选择你所要跨的专业呢?
陈冬梅:相关性比较高一些的专业,可能跨起来会更容易一些。如果两个专业是背道而驰的,一点相关性都没有,你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你想往那方面跨的话,成功率不会非常大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你的兴趣爱好在那边,你才有可能跨得过去,其它我不是特别建议。
通常来说,工科往文科方面跨呢,相对容易一些。如果你是文科往工科跨呢,基本是非常非常难。
我不建议多次跨专业求职。你自己的兴趣点一定要清楚,欢喜做,甘愿受。你自己喜欢的东西,你才会感兴趣。不可能你今天喜欢这个,明天喜欢那个。我们在招聘的过程中,如果遇到这种人,是不会推荐使用。
对于刚进入荣盛邦的职场新人,无论是跨专业,还是非跨专业,我都会对他们说,你们现在所做的工作,不是为你现在赚钱,而是为了你以后能更好地赚钱。
荣盛邦也会面临大量的人才招聘活动,目前所招聘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哪些专业?
陈冬梅:我们公司是从事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业务。目前我们主要招聘一些金融管理类、经管类的、工民建及土木建筑相关专业的一些人才。一般我们都招募五年以上职场经验的人才,应届毕业生招聘得比较少,更多是内部推荐。我们这种行业,专业性也比较强,非常难接纳跨专业的人才。
贵公司有没有遇到过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人跨专业求职?
陈冬梅:虽然不多,但也是有的。今年就有个求职者来应聘生产经理,他之前有过从事生产经理的经历,但是我们在与他沟通交流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他对生产经理的适应性还不如成本预算员,所以建议他跨专业从事预算员的工作。目前他在这个岗位上做得非常合格。单从职业发展前景来说,预算员也比生产经理的前景更大。
贵公司在招聘的过程中怎么看待这些跨专业求职的人才?
陈冬梅:首先他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相关性。确保他至少能了解他所应聘的职位。其次他要能胜任他所应聘的职位,并能赢得用人部门的认可。接下来我们才会考虑他加入进来后怎么样去适应公司,怎么样更好地融入。
您对有想跨专业求职的职场人士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
陈冬梅:如果不是特别必要,个人建议不要跨专业。毕竟之前你在这个专业上投注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,然后你再从零开始,是一件非常不值当的事情。除非你是特别不喜欢这个专业,它确实是无法激起你的工作热情,激发你的工作潜力,即便你勉强走下去,它也无法提供给你稍微体面的生活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才会建议你真的可以转。当然,在转的过程中,我也必须提醒你,这是非常痛苦的,你自己要衡量。
如果你要跨专业求职,一定要趁早,最好是在毕业之后工作的前五年完成这样一个动作。这样你今后付出的代价会相对少一些。在换专业时,自己也要有个规划性,结合个人的兴趣和职业未来的前景,不能盲目地选择,否则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。